)
有时也作第一人称:译为“我”。如:“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,又幸矣。”(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)
(二)助词
- 结构助词:译为“的”,有时可不译。如: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。”(《岳阳楼记》)
- 放在主谓之间: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不译。如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”(《扁鹊见蔡桓公》)
- 音节助词:用来调整音节,无义,一般不翻译。如:“公将鼓之。”(《曹刿论战》)
- 宾语提前的标志:如:“何陋之有?”(《陋室铭》)
- 定语后置的标志:如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”(《岳阳楼记》)
(三)作动词:可译为“到”、“往”。如:“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”(《为学》)
二、而
主要作连词用,可以表示多种关系:
- 并列关系:一般不译,有时可译为“又”。
- 承接关系:可译为“就”、“接着”,或不译。
- 转折关系:译作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却”。
- 递进关系:译作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或不译。
- 修饰关系:可译为“地”、“着”,或不译。
-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:译作“因此”、“所以”、“因而”。
三、其
(一)用作代词,又分几种情况:
- 第三人称代词:作领属性定语,可译为“他的”,“它的”。
-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:应译为“他”“它”。
-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:译为“我的”“我(自己)”或者“你的”“你”。
- 指示代词:表示远指或近指。
- 指示代词:表示“其中的”,后面多为数词。
(二)用作副词:放在句首或句中,表示疑问、猜度、反诘、愿望等语气。
(三)用作连词:表示选择关系或假设关系。
(四)助词:起调节音节的作用,可不译。
四、以
(一)介词: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、条件、方式、时间等。
(二)连词:表示目的、结果或相当于连词“而”。
(三)动词:可译为“认为”。
五、于
介词“于”的主要用法有:
-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、时间。
- 表示动作的对象。
- 用在被动句中:介绍行为主动者。
- 用在形容词之后:表示比较。
- 表原因。
六、何
(一)用作疑问代词:单独作谓语或作宾语,译为“为什么”“哪里”。
(二)用作疑问副词:用在句首或动词前,表示反问。
(三)作语助词:相当于“啊”。
(四)通假字:通“呵”,喝问。
七、图片:[图片地址]
此图提供了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常用虚词的整理,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。
八、总结
文言文虚词的学习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部分,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境。通过系统整理和练习,可以逐步提高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山东卡姆里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七——九年级文言文常用虚词整理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